宿迁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宿迁市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5000余件,馆藏文物种类齐全,涵盖玉器、石器、骨器、陶器、铁器、木器、青铜器、金银器、纺织物以及书画等主要门类,其中新石器、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的文物尤为丰富。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市博物馆联合市科协举办“弘扬历史文化,培养爱国精神”主题线上展示活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宿迁地区历史文化知识吧。
1977年,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在我市泗洪县双沟地区的松林庄,发现了距今约1800万年前的两种古猿化石,将之命名为“双沟醉猿”和“江淮宽齿猿”。同时还发现了65种动物化石。表明宿迁地区早在距今约18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祖先”猿类在此生存和演变。
“顺山集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早期遗址,该遗址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确认,2010年南京博物院开始组织发掘,至2012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出土了许多重要文物,被评为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它是江苏省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8300年。它是全国同一时期最大的环壕聚落。环壕与古河道组成一个封闭空间,总长约1000米,最宽处24米、最深超过3米,环壕内遗址面积近75000平方米。
当人类历史的脚步跨入文明的门坎时,夏启封若木于淮水北岸,史称“淮夷”。西周初期,被称徐戎、徐夷或徐方,后逐渐发展成为东夷民族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国君徐偃王成为神秘传奇式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宿迁,境内先后有徐国、宋国、钟吾国、犰犹国等多国并存,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宿迁境内先后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体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这是2012年在宿城区凤凰墩春秋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编钟,同时伴出的还有石编磬、青铜缶、青铜鼎等。古代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编钟是统治者专用的乐器,也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只有在天子、诸侯行礼作乐时方能使用。
这里是画像石展出区域,画像石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中国历史自东汉晚至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争平仍政治上较为混乱,但制陶业却飞速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即青瓷。从此制瓷业独树一帜,瓷器品类精彩纷呈。这是宿迁地区出土的一批青瓷,是三国到南朝时期的作品,多数产自南方浙江、江西一带,反映出当时宿迁与江南的商品交流关系,也反映出制瓷业的兴盛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