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智库
关于推动宿迁市高校研究院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2-08-17 10:48   访问量:

建议人:程芳梅 宿迁市设施园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序言

高校研究院是支撑我市研发和技术服务重要的新生力量,但随着政府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协议到期,特别是在省资助项目验收通过后,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的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量推进四化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对科研院所支撑服务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服务宿迁,致富百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现就进一步推动宿迁市高校研究院发展,综合高校研究院的发展现状,对照全市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及时地研究与推进下一步建设与发展。

一、 背景

为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创新发展,2011年,江苏省为强化工作性引导,在科技计划类别中设置政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资金项目,用于资助这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宿迁市从2011年开始与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进行广泛的接、交流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先后与高校联合共建了南京工业大学(宿迁)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8高校研究院。这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立,在加快科技资源集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高校研究院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人才集聚、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研究院服务产业发展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二、 现状与问题

宿迁市共建设的8个高校科研院所的建设与运行,在体制机制创新、研发设施建设、科研项目实施、技术咨询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新尝试,高校院所派出的管理班子以及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积极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政府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协议陆续到期,特别是在省资助项目验收通过后,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的形势,许多困难和问题逐渐显现。

1.             团队不强、人数不多。

据统计,8个高校研究院中最高人数不超过15名,最低人数不足 5名。高校研究院虽得到后方充足的人才支持,但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重心仍放在后方单位,在连工作时间得到充足保证,通过项目实施联系的专家,随着项目完成轮转较多,队伍稳定性差。在现有的在职人员结构上,管理支撑人员比重偏大,技术转移转化人员次之,具有科研和服务能力人员偏少。

2.             体制机制单一,自我造血较弱。

高校研究院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研发和建设经费主要依靠政府奖补、科技项目和企业技术服务为收入来源,来自企业横向收入较少。根据校地共建框架协议,高校研究院按照“政府主导、高校共建、企业加盟”的模式,研究院实行的是市场化运作,研究院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级和省市重点农业课题(项目)较少,根据市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要求,项目负责人为第一申报单位在职人员,且在项目实施期不能同时申报省、市科技项目,研究院运型经费、实验室及基地维护费用,租金,外加设施、基地新扩(改)建及调研培训、推广服务等。经费缺口很大,处于低成本维持运营状态。很大程度局限了高校研究院的发展,制约了项目研究的深入拓展和做大做强。与当初目标定位和四方 ( 校、市、院、人才 ) 满意标准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

3.             缺少战略规划和统筹能力。

研究院的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到发展定位、产业需求等多方面需求,以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为例,2011年建院选址在江苏省农民培训学院院内,选址的原因是既可以带动宿城、宿豫乃至全市设施园艺业发展,又可以与农民培训学院互补,并形成集聚效应。但刚刚建好,2014年初就面临搬迁,研究院由江苏农民培训学院搬迁至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酒质检大楼,2015年在白酒质检大楼实验室刚装修完成,研究院由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酒质检大楼搬迁至市经开区南蔡乡(原宿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宿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直至2016年初才基本建成。运行三年,高校研究院作用刚凸显,宿迁市为加快农业高新示范区创建,2021年决定将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搬迁到洋河新区。建院十年搬迁4次,造成财政投入的极大浪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合作高校的感情以及研究院的发展速度。

4.             缺乏重大项目和政策的支持拉动,难以在现有基础上取得大的突破,制约了高校研究院在宿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 

高校研究院实行自收自支的经营模式,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这就决定了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高校研究院主要的服务对象——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了高校研究院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和多大规模进一步提档升级。目前,高校研究院收支基本平衡,略有亏损,要想进一步拓展空间、加快发展,为宿迁产业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需要一些重大项目和政策的支持拉动,特别是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

三、 相关建议

1.充分认识高校研究院品牌价值,打造成全市性集聚创新资源平台载体

8个高校研究院的成立是在领导重视、政策刺激、案例示范、自身需求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促成的结果,几年来走完了从酝酿、签约、筹备、建设到运行的第一个成长周期,已在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省计划项目如期完成,校市合作协议执行期满,对高校研究院,是任其发展,还是积极推进,取决于双方对其品牌价值的判断:高校院所品牌的无偿输出,终究要看发展的最终效果; 地方政府的前期投入,得难失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具有号召力的承载科技资源的平台载体。

2.紧密结合产业规划,帮助研发和公共服务精准定位

高校研究院是我市科技服务业的骨干机构,发挥着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态特点。最近,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要求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在扶持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3.推动校市新一轮合作,寻求科研团队和重大成果支持新的突破口

当前,8个高校院所完成了省科技厅立项验收。验收之后,高校院所对于是否继续合作和高校研究院存留尚未表态。为发展新一轮合作关系,我市有必要对每个高校研究院逐个实行“回头看”,首先要检查双方承诺保障条件是否到位,再检查高校研究院自身工作是否到位。

4.设立市高校研究院工作推进机构,为各高校研究院提供相对稳定的发展条件

目前 8个各高校研究院创业条件薄弱,各院规模虽小,但行政办公、计划财务各设一套,样样俱全,而且要面对技术转移、人力管理社会相关事务,更加限制了高校研究院突出主业,高效运作。建议市政府设立市高校研究院工作推进机构 ( 由科技、财政、人社、编办、各责任主体负责人组成) ,为高校研究院提供服务支撑,重点优化解决集中用地、事业编制使用、人才服务、技术转移等共性发展条件,正常性地联系高校院所,督促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处理和协调高校研究院个性化重大问题,对于高校研究院发展壮大或关停并转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关稿件
Baidu
map